close

當媽媽必須要有顆細膩且堅毅的心
必須時時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異狀或是修正的地方,並立刻注意到問題就立刻修正
不是等到小孩已經養成壞習慣或無可救藥時,才來修正問題
在照顧孩子的初期
不外乎就是作息、飲食和教養
但是問題就是在很多媽媽的拿捏分寸上

但是無論是作息、飲食、教養
我都會很建議媽媽們要採用"漏斗式"的教養

何謂漏斗式教養呢?
其實不外乎就是初期嚴格,隨著孩子的月齡慢慢放鬆


作息方面

當嬰兒呱呱墜地時,其實他完全不懂得何謂白天晚上,也完全不懂得甚麼叫"睡覺"
而身為父母,一定要採用必須要的引導,引導孩子去學習並適應這個世界
不要小看媽媽對待孩子的一舉一動,其實您都是在教導孩子很多事情

舉個正例來說:
我家鈞剛出生時,我幫他制定四小時喝一次奶的作息,並且白天是吃-玩-睡
這就是教他"不可以奶睡"
晚上就是吃睡,直到體力夠,就是晚上一直睡,這就是教導他晚上就是要"睡覺",不可以起床玩

當時我是不停的定鬧鐘,連一分一秒都沒有差錯的中原標準時間,完全像軍隊式的嚴格
於是乎鈞就在我的引導下,適應並配合我家的作息

請參照"如何控制嬰幼兒的睡眠時間"這文章


在鈞完全習慣這套合理的作息後,就算有時帶出去玩,完全脫離作息表,回到家後還是可以調回來
孩子習慣時間到就會想睡,於是我就不用像初期那麼嚴格,因為孩子很融入家庭

睡眠也是,我教導鈞必須"自己睡覺",所以鈞不再靠任何外力,當自己很睏時就會趴下去睡
晚上就算餵夜奶,他也完全不肯喝;就算最後一餐沒吃飽,鈞也可以好好睡過夜
於是孩子生病時,我把飲食作息調很鬆也沒關係
養成好習慣是非常重要


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在教導孩子

舉個反例來說:
很多媽媽聽從某些人的說法,於是採取"哭即餵"、"喝完奶就讓他睡"、"要搖孩子入睡"
並且一心相信孩子長大後就不會夜奶、喝母奶不可能戒夜奶,或是甚麼都不用做,孩子就會自己調整作息
於是孩子學會晚上淺眠要靠奶睡睡回去
孩子學會用哭來討奶
孩子學會當大人開始搖,他才能睡覺
(所以就算無法讓孩子自行入睡,也請改用不會造成大人負擔的方式讓嬰兒入睡)


孩子也會隨著清醒時間越來越長,而開始調整作息
可是媽媽就無法預期孩子會調整成甚麼作息,也許是晝夜顛倒或完全跟家中不一樣

以上如果媽媽都能甘之如飴,自然沒話說
可是如果媽媽一直等到孩子很重,搖不動時,才希望小孩能自行入睡
如果媽媽一直等到孩子已經習慣夜奶到一兩個小時就一次,媽媽身體已經撐不住時
才希望孩子可以一覺到天亮
這無異是對孩子殘忍
因為媽媽的上上策已經無法使用(讓孩子自然習慣好習慣)
只好拿出下下策,讓孩子用哭來改變壞習慣
那勢必孩子就有一段不安的陣痛期、這對母子都是很痛苦的
如果家裡不允許孩子哭,那當媽媽就會更可憐了


當然也有媽媽說,我甚麼也沒做,但是我一樣把孩子帶的很好
那我一定會反問您,您確定您甚麼都沒做嗎?


舉個好笑的例子:
當鈞三個月時,因為我小產,所以我就暫時讓婆婆帶鈞兩天
第二天我問婆婆,請問她有沒有半夜餵奶
她回答我:鈞一覺到天亮,所以鈞沒有喝夜奶,睡得很好
但是因為當時我婆婆很相信小孩哭就喝奶,且不願意一口氣餵飽鈞
所以我婆婆的這個回答令人感到懷疑
鈞爸就跑去問我公公
才知道根本就是鈞半夜哭,我公公起床餵奶,但是我婆婆睡得死死,吵到吵不醒


飲食方面

一般而言,很多媽媽在面對孩子不吃時
都會採取兩種態度
一種是"極度妥協",於是都趁嬰兒睡覺時才餵奶,不願意吃副食品就算了
或是兩個小時先餵奶,兩個小時後再餵副食品,造成一整天母親都在餵食
小孩也越來越厭食

另外一種就是逐漸拉長餵食時間,最後變成一天三餐(副食品和奶同時餵)、間隔5.5小時時
但是孩子還是死都不吃,就是厭食
於是媽媽就氣到打小孩,媽媽小孩兩個人都在哭
於是吃飯就變成母子間很大的壓力

以上這兩種憑良心說都是不好的狀況
當孩子可以坐直且坐在餐椅上時,應該用嚴格的態度教導孩子"正確"的餵食態度
所以當孩子手過來抓碗或亂揮時,當媽媽應該用"杖的教育"來教導
畢竟孩子不是生下來就懂得吃飯時該怎麼做

但是當孩子習慣"正確"的飲食態度後
就該讓孩子了解到吃飯是件愉快的事
畢竟孩子也會有不想吃飯的時候
天氣太熱、人不舒服....這些原因都有可能
所以當孩子不吃時
建議媽媽就要全收起來

當然媽媽也要有自己的堅持,要讓六七個月以上的孩子以副食品為主
副食品沒吃完或沒吃超過一半時,就不餵奶
吃飯時間不到,也不餵
餐與餐中間不餵任何零食、只會餵水

像現在鈞已經一歲一個月
因為已經學會手語,所以鈞懂得表達吃飽
當鈞吃到不想吃時,就會表達"不要吃、吃飽了"
那我就會尊重他,所有飯都收起來

懂得放輕鬆,這是身為母親該有的態度
在鈞9個月左右時,也曾經開始挑食和不吃
當時我甚至氣到拍桌子大吼大叫
然後鈞就大哭又吐
鈞在那時候就越來越瘦,甚至才剛上餐椅就哭
從那時候開始,我覺悟到是我帶給鈞太大的壓力
所以開始改變態度
只要吃飯,我一定是笑笑的面對鈞,不吃就算了
而鈞就越吃越好、越吃越多

這就是漏斗式教養
從嚴到寬





教養方面

一般而言,媽媽們同樣分成兩種模式
一種是"放任式"教育
不論孩子怎麼玩、怎麼翻都沒關係
完全不加以限制
如果孩子要玩"你丟我撿"的遊戲,媽媽就奉陪到底
而爸媽的理由很簡單就是:
因為他又聽不懂我說甚麼
讓他自由發展
一直到媽媽受不了為止、才開始爆怒打小孩


又或是
就算孩子要黏在媽媽身邊、一整天都希望媽媽陪玩
讓媽媽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而媽媽只覺得這是過渡時期
也許小孩有天就會自己玩


一種是"超嚴格"教育
制定嚴格的規矩,只要孩子碰到那樣東西就打
然後就是母子倆硬碰硬
你越打、她越愛碰
或是給予嚴格的"遊戲床時間"
又或是一整天都要孩子自己玩
媽媽都在忙自己的事、完全不理孩子

以上全部都是不適當的

我認為在孩子的教養上,應該要剛柔並濟
一開始可以劃定家裡甚麼是不可以碰不可以做
當孩子碰到不可以去的地方時,您可以以"制約"的效果來教導孩子
舉例來說:
家裡的電線不可以玩,您可以先告訴他為什麼不能碰
下次他要碰時,您先說"不可以",如果他執意要做
您就打他一下(要會痛)
如果您越打、他越故意時(就是母子對立)
就請您把他抱走
然後慢慢養成孩子不碰電線的"習慣"


等變成習慣後,當您說"不可以"時,他自然就會停手
等一歲~兩歲後,您就可以進一步和孩子溝通,告訴他為什麼不可以
但是家裡所有地方,孩子都可以到處探險、到處玩(養成他獨玩的習慣)
當孩子很認真玩一件事時,請不要打擾他;這樣可以養成孩子專心的能力
然後當媽媽已經忙完手上的工作時,就好好陪孩子玩


上次有媽媽問我說"鈞可以玩一件事超過五分鐘嗎?"
坦白說,因為我平時不會拿著錶來注意,所以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可是從那次後,鈞每玩一樣東西,我就會很注意
然後發現......百分之70的機會,鈞可以玩超過五分鐘
這也證明我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

當孩子月齡漸長時
教養一致就變得更重要,因為您必須確立有哪些事情是孩子絕對不可以犯的錯
將"杖"當成孩子一開始養成好習慣的"制約"效果
隨著時間把"杖"收起來,因為那時候孩子已經養成好習慣了

並注重溝通,隨時隨地和孩子溝通和對話
當孩子不會說話時
您可以多多教他嬰兒手語來表達

不要害怕孩子哭,因為常常小孩哭是因為他表達不出他的需求
您就讓他哭一哭來發洩,並隨時隨地注意孩子在哭什麼
不要忘了,聽出孩子哭什麼,是媽媽的工作
所以當孩子哭時,媽媽要先想想,而不是馬上抱起來哄

漏斗式教養也是媽媽必備的功課,一開始都要很嚴,然後慢慢放鬆
一歲小孩打人時,您會覺得他很可愛
二歲小孩打人時,您會覺得很生氣,然後回手打他
但是同樣這孩子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之前可以打人,現在就不行

所以在孩子在剛出生時,陷入一個混亂之中,需要母親給他一個新的規律
隨著日子的過去,您放手的彈性才會越來越多
舉例來說,一個國小的孩子跟您說:我不想上小學
請問您會答應嗎?當然不行,因為這是他的義務教育
但是一個20歲的年輕人跟您說:我想工作不想上大學,您當然就會考慮放手讓孩子試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鈞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