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個月開始,大部分的孩子已經可以自由翻身,甚至有些孩子已經開始可以移動身體;父母和孩子的連結及互動都會更加親密,而孩子的個性也會逐漸成型,直到一歲半完全顯露出來
大部分的父母,在六個月後,也開始可以輕鬆的帶孩子,甚至會想東想西,看是要弄閃卡還是蒙特梭利等等...,但是我會覺得更重要的部分要放在孩子的性格教養上,六個月後應該教導孩子遵守某些規則,通常10~11個月懂得"等一下或稍稍忍耐的孩子",在往後的叛逆期都會顯得比其他孩子輕微。
我覺得在鈞未來成長的路上,就算是數學資優或是天才兒童,但是如果他個性孤僻或是不懂與人相處,就算再優秀都痛苦一生
話題扯遠,以下是分享我在鈞6-12個月的教養方式

以自由發展取代拘束

很多媽媽在這個時候,通常都會拼命想東想西來跟孩子玩;但是輪到自己有事情要做時,孩子緊緊黏著自己,然後自己才在哀哀叫。
但是我從鈞六個月開始,我會引導鈞將整個房間當作自己的遊戲間,雖然我每天都當"跪"婦,每天跪在地上擦地板;在一開始鈞還不是爬得很好時,我將玩具放在鈞的身邊,而且盡量選會滾動的玩具讓鈞追,所以鈞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從匍匐前進到四肢著地的爬;且開始學會坐得穩,不要害怕孩子跌倒,事實上這時候開始,孩子必須在不斷的嘗試中長大。


養成孩子的專注力(0~3歲)


這基本上只有幾個訣竅
1.孩子玩玩具時,千萬別打斷他,如遇到要洗澡、吃飯時,要提早告知。
2.每天在飯後陪孩子看書,翻給他看或隨便孩子亂翻。
  故事書不用一定要從頭念完,陪孩子亂念就好
3.不需要給孩子太多玩具,孩子有興趣的就好,可以一段時間就收起一部份玩具,把另外一部份玩具拿出來;就算是保特瓶也都是好玩具; 一歲以前的孩子不需要太專門的玩具,家裡的鍋碗瓢盆都是很好的。


鈞六個月時


學習對孩子任性的哭視若無睹


四個月以上的孩子通常不會亂哭,哭一定有原因,重點只在媽媽怎麼處理,孩子哭聲響起時,要養成一個好習慣:"先等一分鐘想想該怎麼行動"
疼孩子是每個母親必然的心情,但是將孩子引導往好的方向和塑造良好的個性也必須是母親必然的做法
母親要懂得擇善固執
換句話說,一般而言,當母親無法達成孩子任性的要求時
孩子會用哭來要求,當母親漠視或不予達成後,孩子會停止哭泣嗎?那可不
孩子會用更強烈的哭聲來要求,所以孩子的哭聲通常都是這樣(如圖)
但是抱不抱孩子卻是一門很大的學問,為了避免孩子變成一種制約反應『我只要哭,媽媽就會達成我的任何要求』
媽媽就要養成好習慣"先想一分鐘",接下來,如果孩子是因為遭遇到挫折而哭,您可以用溫和的口氣鼓勵他:沒關係,你在試一次!
成功就給他一個擁抱;如果孩子是因為亂耍脾氣而哭,您可以坐在他的旁邊玩你自己,讓她覺得自己哭很沒意義,就會自己跑來跟你玩;如果是時間到卻不願意上床睡,建議就要用堅定的語氣,請孩子一定要上床睡覺;通常一歲以上的孩子必須擁有自我安慰的能力,在養成這個習慣的先決條件就是,六個月以上的孩子除非是生病,如果很單純只是長牙,建議還是不要在晚上睡覺睡到一半時給予安撫或哄睡。

最重要的就是,當孩子安靜或乖巧時,多給他一些擁抱;在我家,鈞常常被我跟鈞爸擁抱親吻和摸頭,因為這都是代表我跟鈞爸有多愛鈞。

    
7-9個月是孩子分離焦慮症:

自然受傷、大便等都應該去幫他解決,平時也要多擁抱孩子,但是孩子的分離焦慮症,我認為最好的解決方法反而是堅守家庭的原則,白天努力跟孩子相處和遊玩溝通,晚上堅定的請孩子睡覺,一般而言這段時間晚上孩子都會睡得比較不穩,所以請母親也不要再多付加很多壞習慣給他,就算半夜醒來玩,媽媽當作不知道,別理孩子,讓他玩一玩繼續睡就好。

10~11個月是孩子的情緒不穩定期:

大多數的孩子在這段時間會開始耍脾氣,哀哀叫,不願意上餐椅吃飯、上餐椅不好好吃飯,但是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等一下",所以母親也學會怎麼轉移孩子的情緒和安撫孩子,因為孩子一直在學習也一直遇到挫折,所以母親只要懂得跟孩子如何相處是最重要。

不要覺得孩子難帶就甚麼都不做或狂打狂罵孩子,母親一定要學會讓自己冷靜,因為如果能在0~6個月讓孩子學會規律作息的孩子,在6~12個月時通常孩子個性就會很穩定;又在10~11個月學會等一下的孩子,在一歲三個月~一歲半的叛逆期也同樣會比較緩和,這是息息相關。


帶給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流程

所以從孩子出生開始,當您要替孩子制定一個養成好習慣的流程時
就要有幾個步驟要實施:

1.該習慣是要用激烈的手法來教還是溫和的手法

比方說,在希望鈞可以吃飯坐餐椅,而不是躺著餵時,當時鈞無論如何只要坐到餐椅上就哭;所以後來我想出來的辦法是:把餐椅給他玩,有空沒空就讓他坐在餐椅玩,久了以後鈞就開始願意在餐椅上吃飯。另外激烈的手法就是"杖",請看下個段落。

2.一再的提醒孩子

不要覺得孩子一定教一次就會,事實上孩子是健忘的,往往您今天教他一件事,但是他明天就忘,這無論那個年紀的孩子都是這樣,但是要讓孩子學習把一件事習慣變自然,那就是不斷的重複那個動作。

3.以正面鼓勵取代責罵

  事實上對於6-12個月的孩子,他聽不懂你在罵甚麼,但是可以從你的語氣中了解媽媽在生氣、媽媽在高興,所以媽媽在平時要學會用溫和的語氣來鼓勵孩子,這樣一旦您用嚴厲的語氣時,他才了解您是在生氣或跟他講道理;不只是6-12個月,事實上每個年齡的孩子都一樣,所以往往隔代教養的孩子往往會出現問題,像我婆婆是個很大嗓門的人,無論喜惡哀樂都要用高八度的聲音在說話,因為我也有發現鈞對於我婆婆在生氣或高興,一律以為婆婆在跟他玩,也害我平時都必須提高嗓門跟鈞說話,還好後來更正過來;所以事實上媽媽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所以媽媽一定要教會孩子甚麼是喜怒哀樂,不要當一個不會看人臉色的人。

在孩子有良好表現時,一定要常常鼓勵孩子,而且不可以只說"你好棒!",而是要說"你把事情做得很好喔"

4.當孩子已經可以完全熟練那個習慣,就不需要再稱讚或杖,因為那是他該做的。



常規()的教育-適用於6-12個月

這個時候開始,鈞慢慢有自己的主見,視野也開始寬廣
所以可以開始導入常規的教育
也就是開始制定家規,這也是本篇的重點
有些媽媽會覺得小孩又不懂,幹嘛打;或是覺得打好殘忍;又有些網路文章會寫要以"可以"取代"不可以"的正面教育。不過就如同我之前說的,網路文章常常是片面的,文章上根本就沒有寫月齡適用
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教養法,這是不容置疑,當母親不能老是"管教"孩子或是"放縱"孩子,處於這種極端,應該是要"引導"孩子。
所謂的杖,我認為是孩子在一歲以前對語言不是很了解時,只好採用痛感讓孩子了解"正確的行為"
但是等到孩子一歲半後,就應該改用"正面的鼓勵行為""處罰"的反面行為,請記住,處罰和打是不同的。



事前功課

請謹記,您是在引導孩子,並不是孩子做出您不喜歡的事,所以您讓他痛
現在您只是要將"不可以'這個KEYWORD讓孩子了解,在孩子不懂語言時,您在教導孩子

一、所以杖只能用在

1.正確的生活行為
2.危險的事物


二、要了解哪些是這月齡孩子會發生的行為

不是每件事都不可以,有些只是顯而易見的孩子行為,舉例是,這時候的孩子一定會把您家的抽屜全部翻開又開開關關
這個時候的孩子一定會喜歡您的手機和搖控器
所以請您把防範工作要做好,比方說把抽屜裝上安全扣,把自己的手機收起來
如果孩子拉您的頭髮,您也只需要表達出您的痛苦和憤怒,抓住他的手就好

三、確認哪些是要""的家規

一致的教養是往後所有的教養孩子不變的法則,朝夕令改是最不理想,所以跟所有家人溝通就變成爸爸一定要做的事;如果媽媽有杖,但是祖父母會大聲喝止母親或是容許孩子這樣做,很快就會教出一個精明又懂得鑽漏洞的孩子,在媽媽面前乖乖,在祖父母面前是一個任性的小孩。


四、開始實行

像我家有用杖只有在兩個地方1.吃飯禮儀2.換尿布,危險地方只有電暖爐
本來我希望鈞不要拿桌上的東西,但是後來了解到鈞無法克制對桌上東西的好奇心,所以就允許鈞玩
通常一開始用杖(我是直接用捏的),小孩一定會哇哇大哭,但是要每次鈞想翻時,就要說"不可以"
一而再再而三,當孩子了解"我不可以翻過來,必須好好躺著讓母親換尿布時",杖就可以停止
當下次孩子再忘記時,只需要輕輕拍一下孩子大腿,再提醒一次即可。

五、收尾

一旦孩子已經了解到某個行為必須遵守時,杖就應該收起來;下次孩子忘記要提醒他時,只要輕輕拍一下提醒即可



媽媽在教導孩子時,一定心裡要有個準則在,也必須擇善固執;
不理想的教養方式如下:

1.
每次孩子哭鬧就因為祖父母的介入或媽媽的心軟而妥協

2.
一直覺得孩子是不懂,所以不需要教,一直到忍無可忍時,狂打孩子發脾氣,發完又在後悔

3.
過度嚴厲:不斷的打罵孩子, 永遠都覺得孩子不乖

教孩子的方法千變萬化,重點只在媽媽的堅持,像換尿布這塊,有的媽媽會緊緊按住小孩不讓他翻,用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換尿布要躺好"
這也是個好方法,只要是能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路就是好方法;隨時隨地審視自己是在"愛孩子"、不是"溺愛孩子
"

最後用一個案例來跟媽媽們分享;某次我跟鈞爸到爭鮮吃壽司,我跟對方家庭同時入座吃飯,鈞可以乖乖跟我們一起吃壽司,他也快樂的一直看那個轉來轉去的吧台;
但是對方的孩子(跟鈞一樣大),卻很快就從餐椅上站起來,接下來就哭鬧著要下來,他的阿罵就抱下來開始在爭鮮讓孩子邊跑他邊餵蒸蛋

該怎麼教導孩子卻又不拘束孩子的發展,這是所有媽媽必備的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鈞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