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這句話在小莉和他家兒子身上非常符合,他家小人還挺難養的

他家小人從出生開始,食量就很大,奶還喝到300CC過(最高到330ML),卻常常厭食或厭奶

大約是七個半月,小莉覺得小人老是愛吃不吃(長牙時),就順勢改三餐,一開始的確是餓到狂吃,卻食量增加的很緩慢,一直都是過餓的狀況。不管他媽堅持多久,他就是一定要先喝奶才有耐心繼續吃食物泥,兩相拉鋸後,勉強維持一邊喝奶一邊吃食物泥。


屏除長牙生病不想吃後,分析原因有以下

1.食物泥過濃-小孩都沒有耐心吃長時間的飯,偏偏案例中的小人吃超濃,結果餵食時間一長,小孩失去耐心後就無法吃到飽,下一餐時間不到就餓。

2.小莉在八個月時才將孩子從餐搖椅改成餐椅上餵食,且把餐椅放高,小孩作上餐椅就低頭,變得很難餵食,改的時間晚,造成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習慣坐餐椅。


多數的寶寶在改三餐後,一開始可以在小睡醒來給一些點心,慢慢就會習慣三餐的飲食間距,食量也會逐漸大起來;習慣三餐後,取消不給點心,厭食時就是給孩子餓,讓他體會餓的感覺。

小莉也是謹記以上的原則,小人從七個半月搞到九個月都無法改善過餓的狀況,小莉試過讓他餓、食物泥打稀、中間給點心、堅持先吃泥,也毫無改善的跡象
甚至惡化到孩子看到碗就哭,吃泥也哭,小人也堅決反對先吃泥


我自己預估過,假如他家小人不吃太濃的食物泥,現在基本食量起碼超過五百ML,實情卻是才300ML


最後我給小莉的建議是:改回四餐,其中三餐吃泥
雖然吃的食量變小,卻完全改善看到碗就哭的情形,也開始接受好好吃一餐副食品,且改4餐後泥量反而沒變少,只有奶量少一點點,為未來的斷奶鋪路。


從以上案例就可以知道,媽媽養的是"人",不是機器,育兒手法要懂得視情況變通

再舉個例

鈞七個月才開始從米精改吃食物泥(過敏過於嚴重,連澱粉都過敏),一開始為了讓鈞接受食物泥,拼死讓他餓,結果鈞連餓八小時,食物泥還是只吃一兩口就狂哭不吃。
後來換個方式,改成米精+食物泥,隨著時間減少米精量,讓鈞和緩的接受,才解決問題。


一歲前的孩子往往過餓後反而沒有耐心或甚至不想吃,媽媽在餓小孩時也要懂得拿捏分寸。當孩子已經餓到受不了時,媽媽反而可以抓準時機趕快餵,不需要死硬遵守時間,母親只是要讓孩子了解"餓的感覺",進而體會吃飽的美好。

也許有媽媽想問:我倒底甚麼時候可以改三餐?

改三餐的標準不是多少ML也不是月齡
這個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完全視孩子的情況而定

以下是幾個供媽媽參考改三餐的時機

1.上一餐吃飽後,下一餐就愛吃不吃
<舉例>

鈞在七個半月時,上一餐可以狼吞虎嚥的吃完,下一餐就很難餵,再下一餐又狼吞虎嚥的吃;我就順勢改成三餐。


2.食量過大的孩子,改三餐的時間就較晚

絕大多數的孩子在改三餐後,過段時間就會習慣,慢慢食量就會越來越大。
鈞從出生食量就很大,不到六個月不喝奶的狀況就嗑到250CC的米精,自然也很慢才遇到愛吃不吃的狀況

這裡不包含母親擔憂小孩吃太少而不敢改三餐。事實上越少量多餐,食量反而會越小。另外傳統的育兒方法是一餐副食品一餐奶,自然食量也會很小,畢竟奶和副食品餓的速度不一樣,會建議奶和副食品盡量間隔不要超過半小時。


3.不要在厭食(奶)、生病、長牙時改三餐

孩子並非是副食品吃太多而下一餐不餓,而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而吃不下,假設這時候改三餐,容易每餐都過餓。


一歲後的孩子開始與家庭步調逐漸接合,奶淪為副食品,跟大人一樣吃三餐;建議在一歲前慢慢隨著月齡減少餐數,並每餐之間都有間距,自然每餐就會吃得很好,一歲後也可以順利轉換過來。




延伸閱讀

 
"鈞鈞流"增加孩子胃口食量與養胖的訣竅(上)


"鈞鈞流"增加孩子胃口食量與養胖的訣竅(下)

鈞鈞流"副食品的添加時機與觀念"

嬰兒飲食時間的間距

 
飲食的經驗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鈞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