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3_165925.jpg
『窗邊的小荳荳』在我小的時候,多次反覆看過很多次
每次都非常感動,小荳荳因為過於頑皮被退學,在常人眼中是很怪的孩子,進入巴學園後,因為小林校長而奠定他一生的基礎
印象最深刻就是山和海的午餐、巴士的教室,自由安排的課程等

當時我是個非常乖、非常遵守學校規律的孩子,大人的話也一定聽從
所以雖然羨慕小荳荳,卻也沒有覺得有其他甚麼的

時隔多年,每每看到鈞,就讓我回想起小荳荳
小荳荳的母親處境當初一定是十分艱難

鈞是個思考常有突發奇想的人,永遠都不在常規中

舉例來說
某天鈞在學校
科任老師說:同學用L夾把這個夾起來
鈞立刻說:是大L還是小L
科任老師生氣的說:就跟你說是L夾
鈞也生氣的說:是大L還是小L
還好級任老師化解雙方,因為級任老師知道鈞是在說英文的大L和小L。

很幸運的是鈞也遇到一個像小林校長的老師

今天在家時,鈞刻意在客廳旁邊的垃圾桶上寫功課
鈞爸說:你在這裡寫會不專心,幹嘛在這寫,給我進房間
因為我理解鈞,所以就問鈞:為什麼在這裡寫?
喜歡自由的鈞就說:
媽媽!我不會分心,只是我想在這裡寫
於是鈞也開心地在垃圾桶上寫完功課

在這個社會中,大人常用直向式責怪孩子
這個直向式包含大人本身的經驗,用大人的經驗硬要孩子去服從

某次,鈞鈞學習用筷子夾綠豆,成功夾一盤豆子到另一盤
鈞爸一進房間看見鈞拿筷子夾綠豆,鈞本來開心地要跟鈞爸說,鈞爸馬上發脾氣罵鈞玩食物

再舉一個例子
鈞某次在學校踢足球,一個同學故意用力打他後背,他很生氣用力踢球,結果球打到另一個同學的臉
體育老師直向式的直接罵:當你心情不好、生氣,就可以傷害別人嗎?
體育老師直接責罵孩子,卻不了解孩子怎麼想
用直向式責備,你看不到也聽不到孩子的聲音

我和鈞的老師都會引導出他在想甚麼?詢問他在想甚麼?
通常哭完後(會讓他發洩情緒),接著讓他想清楚後再慢慢表達出來
剛好也當成語句通順的練習
接著在做教育,告訴他要怎麼去表達他的憤怒才是適當,與被他傷害的同學道歉與互相擁抱和好
我很欽佩鈞的老師
有些老師處理孩子的糾紛時,都會一昧要一方和一方道歉,甚至乾脆叫所有孩子都不要靠近會製造問題的孩子
不只學校老師會這樣
很多父母也是這樣,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沒有錯,只會一昧指責他人,叫自己孩子遠離別的孩子
某次我在學校,聽到一名母親嚴厲問女兒說:坐你隔壁的男生有沒有干擾你念書,有沒有妨礙你
可是當糾紛發生時,往往都是雙方都要檢討,在檢討後避免下次再發生

最後鈞的老師會讓他們擁抱和好,並常常要同學們找出對方的優點

遠離、排擠,這些都不是治標的方法。真正治標方式是教會孩子們該如何互相交流與相處

該怎麼教孩子解決問題呢?(這是鈞老師教我的方法)
用一張紙寫下孩子認為的選擇行為、結果;更好的選擇、結果
讓孩子了解行為間的關係
舉例:
前陣子鈞都把早餐(煎餃)塞書包塞到臭掉
在紙上寫:
早餐不想吃
鈞的選擇:把早餐塞書包
結果:爸爸生氣、大罵鈞鈞
媽媽建議:早上告訴爸爸煎餃已經吃膩,想吃別的
結果:爸爸幫他買好吃的早餐


上一篇文章時,粉絲團有媽媽說: 不論對錯只要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好的盲目家長
沒錯!在發生事情時,應該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哪裡需要改正,避免下次再一次犯錯

但是這種處理不是情緒性的處理
不能像古代,孩子犯錯時打小孩給別人看,表示自己有處理
(廠長常說,小時候頑皮偷按鄰居家電鈴被抓到,自己的爸爸在鄰居面前狠狠打他,打到鄰居看不下去阻止爸爸繼續打)
而我有責任教導鈞該怎麼融入社會、與人相處

1。媽媽的標準不能心情好時就寬鬆、心情不好就嚴格
比方說:媽媽心情好時,小孩晚睡覺沒關係,媽媽心情不好時,就早早趕去睡
媽媽永遠都要標準一致

2.打孩子不是萬靈丹,一定有其他方法可以處理
很多媽媽都覺得"這孩子怎麼好說歹說都說不聽,逼得要人家用打的才會聽"
不知不覺就把打作為教育孩子唯一手段
打是一種威權式,表示因為大人拳頭大、力氣大,所以可以用打硬要對方服從
以前曾有媽媽說:他的女兒平時犯錯,她打他的手心以警告,有一天,他的女兒看到別的孩子犯錯,也打了別的小孩手心說:你做錯,我要打你手心
我生了一個男孩,已經超過一年半沒有打過鈞(原因日後再談)
你也許會反駁:大概鈞媽都很溺愛鈞吧!
錯了!對於鈞,我是非常要求
你也許又說:大概是鈞很乖吧!
很遺憾,在我眼中鈞....要努力的地方太多、也太皮了。只是我會看到鈞的亮點,找方法教他
舉例:
鈞很健忘,會將便當丟在辦公室、學校。我會要求鈞隔天記得帶回家,不管多臭都會自己洗
鈞在多次承受便當臭味攻擊後,雖然還是會偶爾忘記帶回家,但是他都會說:媽媽!我知道!我會承受臭味自己洗便當

又舉例:
鈞很討厭寫作業,回到家只想玩
後來我就用集星星的方法,集滿星星就可以換星期六打一小時坦克
有了動力就開始記得要寫功課(嘆氣)

很多媽媽會說:可是我怎麼說都沒有用
孩子是[人],不是機器人,多次提醒是必經過程,還會加上獎勵或處罰加深孩子記憶力
只是你在教孩子時,孩子必須首先要有專注力將您的溝通聽進去
記得一定要請孩子在一次複述你的話,最好請他解釋


舉例來說:
剛我才跟鈞溝通
我:不要突然發出大聲的怪聲音,重複一次我說的話
鈞:不要發生大聲的怪聲音
我:為什麼呢?
鈞:因為別人會覺得我很怪(教孩子學習思考)

孩子的專注力在你日後的教養占很重要的關鍵,如果沒有專注力,表示他沒有在聽你的話

又有媽媽說:我說的時候,孩子都跟我說懂,也會複述我的話,但是一轉頭,他馬上又犯
這就表示孩子沒辦法克制自己的衝動
一般人在做一件事時,會思考這樣做會不會造成自己不好的後果、會不會造成他人困擾(被媽媽罵或傷害到他人),現在社會也很多大人如此,克制不了一時的怒氣,與人起衝突或打人,造成嚴重後果後才後悔。
我認為孩子從小就應該學習抑制衝動


以抑制生氣時產生的衝動為例
我教鈞,生氣時,要深呼吸,深呼吸到不在生氣為止,或是口袋有小玩具時,生氣可以摸口袋的小玩具
鈞學校老師在班級的後面放一塊冷靜墊,生氣的時候到墊子上冷靜


3.為孩子立界線,要做到自己的義務和責任
在"窗邊的小荳荳"這本書中,每天中午必須同時吃到山的食物、海的食物
雖然有所選擇,同時也必須立界線
比方說在家裡,每個人的東西要收到自己的房間
我看到鈞的東西丟在客廳,就會"立刻"請他收到自己房間的玩具桶
如果他沒聽見,我會走到他面前說(不帶情緒)
當然也會看一下鈞現在正在做甚麼,會注意他先做完上一件事,再做下一件事

有時會用比較孩子般的口氣跟鈞溝通
今天下午,我請鈞幫我下樓倒餿水
鈞不太想做,哀哀叫著說:好累喔!
我就說:可是媽媽正要做你喜歡吃的鳳梨蝦球,你看媽媽那麼為你想,你也幫媽媽一下
鈞說:好棒!!鳳梨蝦球~(就著就開心的拿著餿水去樓下)

如果鈞故意沒聽到我叫他
我會故意說:爸爸要看鋼彈,你要不要看
鈞就會有回應,我就會說:疑~你聽到媽媽的聲音,那我剛剛說XXXX,請你去做

對於鈞,他身為家中一分子,家中有一部分的家事他必定要做
像是我煮飯,鈞就要收碗或洗碗
鈞因為做習慣,也不太會抱怨,算是造福鈞未來的太太...


4.要為他人著想,不可以過於自私

從小會教鈞,在各種場合要看環境狀況,在家要為家人著想
也許是身邊太多自私的人,所以會格外注意這樣的行為
昨天晚上是我跟鈞的同睡日
鈞一進房就把電風扇移到他身邊,我很不高興的口氣說:你有思考過,媽媽會不會熱嗎?
鈞說:我沒有想
我說:你是不是可以問媽媽會不會熱,然後把電風扇放在二個人都可以吹到的地方

一個家庭,很需要家庭成員間為彼此互相設想
像先生如能幫太太多想一點,願意幫忙分擔家事,太太一定也會願意多為先生想,一家就會和樂。
可惜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多數只有自私又幼稚的想法
凡事都只想社會如何虧待自己,卻從不見自己如何為別人付出。
更常見的是先生下班滑手機躺沙發,老婆在旁邊流汗忙家事。

5.尊重孩子的選擇和讓他承受後果

前幾個月,適逢不冷也不熱的天氣,我常跟鈞爭執要穿短袖還是長袖出門,因為我比較胖,覺得出門要穿短袖
鈞一直強調他怕冷,要穿長袖
在親子關係常會發生,父母以過來人或長輩的身分,硬要孩子尊從,理由都是:這是為了你好
比方說婆婆覺得自己曾帶過孩子,就硬是要"指導"媳婦。
過了幾天後,我也覺得每天爭執怪怪的,所以開始讓鈞自己選擇要穿長袖還是短袖

身為父母,總是害怕孩子受苦,但是過多的擔心反而造成孩子的困擾
孩子的人生是屬於孩子,他做的選擇都應該由他自己承受
我們所能給的只有建議和分析,讓孩子自己去選擇。

 

arrow
arrow

    鈞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