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是個大辣辣又粗心的孩子,九歲的今天依舊繼續在學習
小的時候
他可以走過一張桌子就把所有東西揮下來,也會走過去就身體跟其他小朋友擦撞不自覺
請他倒一杯水,他會倒滿滿,接著走到目的地時,水已經撒了一地
一離開座位,一定有東西忘在座位上,忘記帶走,回到家後才發現東西掉了
所以一直以來都教導他
1.放慢你的速度
鈞是個大辣辣又粗心的孩子,九歲的今天依舊繼續在學習
小的時候
他可以走過一張桌子就把所有東西揮下來,也會走過去就身體跟其他小朋友擦撞不自覺
請他倒一杯水,他會倒滿滿,接著走到目的地時,水已經撒了一地
一離開座位,一定有東西忘在座位上,忘記帶走,回到家後才發現東西掉了
所以一直以來都教導他
1.放慢你的速度
有位FB陪我很久的媽媽問:我該怎麼教孩子自動自發收玩具?
可是我覺得本質上的想法就不對
養育孩子到今天,我常覺得親子間的衝突往往在於:大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孩子
假設你沒有幫孩子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孩子怎麼可能會想到要"自動自發"
家庭習慣是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鈞年紀越大,我越能感受到鈞身上的習慣往往都跟大人一模一樣,因為他是看著我們的背影長大
舉個例:
鈞爸上廁所都很久,結果鈞完全有樣學樣,他寧可在馬桶上發呆也要在廁所待很久,
鈞也是個孩子,每天回到家就開始想玩
而他又沒有去安親班或國小的課後輔導班,對他而言回家並不是甚麼事情都不用作、只要休息就好。
回到家還是有每天該完成的事情。
很多爸媽在面對學齡孩童,都會很煩惱孩子『很被動,早上上學時拖拖拉拉、回到家懶懶散散、甚麼也不主動做,只想玩』
我在面對這課題時,區分成二塊來想:
1.孩子的本性本來就是喜歡玩耍,所以會在學習過程中不是不斷給予壓力,而是要讓孩子對學習保持熱忱。
上上個月,鈞的英文老師告訴我
鈞書寫能力較弱,拼音學的非常好,卻反而不願意去背常見的單字(因為英文不是每個單字都能用拼音)
希望幫鈞更換成美國幼稚園的教材
老師也告訴我,這樣一來國小英文考試可能會考不好,因為不在學習範圍內,這樣我可以接受嗎?
我一口就答應,告訴老師:有學習吸收比較重要,成績不重要。
我是歷經一段自我調適才走到今天完全不在意的心情
很多媽媽往往是說一套、做又是一套
九歲鈞問我:媽媽,最近我常很生氣想打人,怎麼辦?
鈞小的時候,他鬧脾氣哭泣時,我會讓他哭到冷靜一點時再處理
但是鈞現在長大了,對各種狀況會有生氣、不滿的時候,尤其班上的孩子都來自不同環境,相處上就會發生各式各樣的衝突,所以身為母親的我必須要時間去教導他[認識情緒]、進而[處理情緒]。
在談論孩子情緒前,要優先談論大人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母親平時所做的工作非常的雜,壓力也很大,如果又遇到孩子很歡、哭鬧時,媽媽的情緒會整個失控爆走。
『窗邊的小荳荳』在我小的時候,多次反覆看過很多次
每次都非常感動,小荳荳因為過於頑皮被退學,在常人眼中是很怪的孩子,進入巴學園後,因為小林校長而奠定他一生的基礎
印象最深刻就是山和海的午餐、巴士的教室,自由安排的課程等
當時我是個非常乖、非常遵守學校規律的孩子,大人的話也一定聽從
所以雖然羨慕小荳荳,卻也沒有覺得有其他甚麼的
時隔多年,每每看到鈞,就讓我回想起小荳荳
小荳荳的母親處境當初一定是十分艱難
孩子都是上天派來我們身邊的天使,也是教會我們如何當父母的小精靈
鈞現在二年級,鈞中午放學後的時間就回到我身邊
換成我在看著他所有功課、幫他複習,只是我也是個人,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甚麼教養書說父母不要發脾氣、保持平和心情、不要對孩子說傷人的話
能夠做到的父母恐怕不多
於鈞,我對他抱著努力的心態,因為公司太多大小事情必須擔心,也太多事情需要處理,一刻都不敢放鬆,鈞也是一手由我打理,需要給他並盯緊學習進度,希望鈞能有所進步。
但是我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總以為自己講解一次,鈞就應該要懂。
也曾經發生過前一天背過的國字,鈞隔天就忘光光。
孩子也是聰明的,他會懂得趨吉避凶
這個年紀的孩子(鈞)說謊,是因為他要躲避掉父母的責罵
鈞的個性一直都很單純,只是上了國小後,個性急遽成長
變得很能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意見
比如他生氣時,會用大力喘氣來抑制他的怒氣
但是就算是大人,有時也會控制不住怒氣
最近就跟鈞討論,換成放一個小玩具在口袋,覺得很生氣時就摸口袋裡的玩具轉移注意力
諸如此類生活挑戰一個又一個來到,也讓我遇上新的挑戰,也讓我學習如何陪著鈞度過
(本文為鈞媽粉絲團分享文章)
『孩子,有人打你,你就要打他』之另一方面的思考
以下您看了可能很不喜歡,如果不喜歡請滑過~謝謝!
網路上有很多像是機器人的文章,總是用很聳動的字眼下標題,感覺上可以吸引更多人看,今天剛好就看到這個標題的文章。
前幾日,有位媽媽問我,我兒子的學校,家長會不會一直反映、或是叫他要幫兒子轉班。我愣了一下~就回答:好像沒有這樣的情形。
他的孩子有過動症,所以常常衝動行為會勝過思考
擁有一般孩子的媽媽也許會說:那孩子會一直打人,一定是他媽媽沒教好,講也講不聽。
以前鈞小的時候,我都是一次說一件事
對於一個五歲前的孩子,一次說太多事情,只會讓他完全混淆,因為幼兒的記憶力與注意力都較短
所以以前我都是一次說一件事,等鈞做完再換下一件事
舉例來說:
收玩具
媽媽常會說:把玩具撿起來、丟進玩具桶
不過如果媽媽把口令拆成二個會更有效果
拆成
前陣子,我、鈞與閨蜜一起去吃小籠包專門店吃小籠包
鈞用筷子一直夾不起小籠包,一直伊伊唉唉的說:媽媽~我夾不起來。
我反射性的說:你用湯匙舀起來吃!
閨蜜立刻說:妳為什麼要跟他說,不自己想辦法就不要吃。
以往我總是覺得沒生過孩子的人不懂育兒的事情,但是這個想法卻格外的有道理。
(游泳老師拍鈞游泳的影片)
鈞從一年級接近暑假時,因為一些原因離開了補習班
回想小一下雨的某天,鈞不知道走多久的路爆哭回家,因為他沒跟上安親班的路隊。
總之這一年我和鈞都發生太多事
對於我而言,極其後悔沒有讓鈞早點離開
我哭了幾天,又振作起來繼續為了孩子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