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適的時機做合適的事,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這是育兒的不二法門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媽媽往往錯失適當的良機,又沒有觀察自己的孩子身體狀況,最後造就孩子體重過低;或是又回歸到厭惡厭奶(副食品),卻半夜拼命夜奶,白天不願意好好喝奶,母親必須跟自己妥協回歸到"奶睡、無法一覺到天亮、睡前哭鬧、作息紊亂、睡眠時數急遽減少"的情形,如果母親能甘之如飴,自然沒有任何人能對其指責;但是如果母親深深覺得痛苦,拼命怪東怪西,甚至將矛頭指向育兒方法錯誤,這對孩子與自己都不是好現象,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常聽醫生說:六個月前不要接觸副食品、也常聽說母乳寶寶不需要在六個月前接觸副食品,所有媽媽也常在發問時直接跟我說:我有過敏體質,不會讓孩子在六個月前接觸副食品。

最常發生的範例就是"堅持規律作息卻又堅持六個月後才給副食品的母乳寶寶",這類的寶寶往往回歸到夜奶、奶睡、作息紊亂、睡前哭鬧、小睡不長、睡眠急遽減少;或是體重過低。

我只能很語重心長的建議,您是否有觀察過孩子的需求?您是否有問問您的母性?有些孩子喝奶就可以作息穩定到六個月。有些孩子卻不是這樣,在他最需要副食品補充身體熱能時,卻一直得不到該有的熱量,只因為媽媽堅持六個月後才給副食品。

無論是母奶或配方奶,都只是供給孩子"營養",但不一定能供給"足夠的熱量"給孩子,醫生給予的建議一定是:最保守的建議,換句話說就是絕對不會出錯,但是自己的孩子並非是"統計值",而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唯有母親給予適當的觀察,才能帶給孩子最佳的生活。

孩子給予副食品的最佳良機就是

1.3~4個月以後

不建議撐到六個月以後才給,越晚給副食品,孩子的接受度會越低,相對母親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而且建議不要把米精或副食品加入奶中用奶瓶喝,因為添加副食品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要緩和讓孩子習慣用湯匙進食,況且把米精加進奶瓶給孩子食用,一來奶的濃度太高,腸胃不好的孩子容易腹瀉,二來用碗餵副食品所能餵進去的量,一定比單獨用奶+米精還要多。

2.厭奶時

嬰兒的尿布一天至少要濕且重4~6塊(以白天平均3~4小時換一次),且睡過夜的那塊一定是最重。當親餵的孩子尿布越來越輕、喝奶速度越來越快結束或很餓也不願意認真喝奶;瓶餵孩子喝奶時間越來越長,甚至喝一點就不喝;嚴重時,看到奶瓶或乳頭都會馬上哭泣(喝完奶才哭是代表沒有喝飽);白天小睡本來都很穩定,卻突然睡一睡就起來哭,作息開始大亂,就算母親堅持3~4小時喝一次,孩子也是寧可餓哭也喝一點就不喝。

有些媽媽會選擇讓孩子睡著時喝奶,但這也是最下下策,一旦孩子習慣就算醒來也不餓,就更不肯好好醒著進食。

有些育兒書會建議母親調回白天三小時喝一次,只是依我的淺見會覺得,除非是遇到成長衝刺期,不然並不建議這樣做,寧可開始給孩子副食品來緩解這樣的現象;也不需要擔心孩子從此不喝奶,因為孩子的現象都是一陣一陣,一旦副食品吃得很好後,就又會恢復想喝奶,且接下來還會遇到"厭食"


3.晚上突然起來夜奶

有句話說得好:「白天吃不夠,晚上就會起來要奶喝。」一旦白天越喝越少,夜晚就會開始夜奶,有的孩子嚴重會夜晚兩個小時就起來喝一次;有時候就算白天改回到2~3小時喝一次奶,孩子厭奶也會導致依舊喝很少,一樣晚上繼續夜奶。

4.本來可以晚上穩睡10~12小時,卻突然越來越早起床,也不是陽光也不是太冷太熱太吵的問題

這算是比較輕的初期症狀,因為喝進去的奶無法應付身體所需熱量,自然越來越早起床討要奶喝。

5.白天小睡越睡越短且入睡困難,睡前也會狂哭

孩子一直吃不飽,自然心情一定很差,入睡也很困難(肚子沒吃飽),母親幾乎一整天都在面對一個情緒不穩的孩子,添加副食品是唯一選擇。
但是如果已經副食品吃很好,只是剛好遇到孩子"厭食",建議母親就要堅守作息,讓孩子體會肚子餓的難過,才能盡快度過厭食時期。
如果單純是長牙或生病,不妨就改成白天少量多餐,等身體恢復後再恢復正常。

過敏的問題探討

大多數母親不願意在六個月前添加副食品的理由一定是"爸爸或媽媽有過敏體質",這點我也可以體會,我自己從小就有嚴重的鼻子過敏;只是當孩子無法從奶攝取到該有熱量時,母親就應該要有個抉擇,只是添加副食品也沒有想像中的恐怖,只要母親能夠慎選食物,往往就可以給孩子良好的熱量供給。

這裡僅僅舉個例
帶毛水果(奇異果、草莓...)和柑橘類、蛋白、洋蔥,只要母親不要誤踩地雷,小孩就不容易過敏。

像蘋果、南瓜、地瓜、紅蘿蔔、米豆....這些都屬於超安全的食材。
蘋果容易便秘、南瓜地瓜比較利便...等等。

其實只要願意做好功課,就能避免這些狀況。每樣食物嘗試3~4天,只要沒過敏反應就代表安全可給孩子食用。

通常不建議從米精開始入門,畢竟天然的食物才能帶給孩子健康,米湯開始給孩子嘗試是最好,米湯不是每個孩子都愛,有些媽媽會跳過這步驟直接用米湯+果泥來餵。一開始孩子對副食品的接受度一定很低,請新手媽媽也不需要氣餒,把食物泥弄得更稀更水,使孩子順利進食並增進接受度。


只是如果您的孩子跟鈞一樣,四個月時連喝米湯都過敏時,我會建議從人工產物(米精),鈞吃原味米精從四個月吃到七個月,雖然造就以後鈞吃食物泥一定要加米精,也算是安全度過會過敏的時期又能供給孩子熱量。

一樣食材會致使孩子過敏時,建議停止給予一個月,下個月再繼續試,如果連續三次都還是過敏,就表示孩子對"這樣東西"完全過敏。
不要對副食品因噎廢食,勇於去找出對孩子安全的食材並給予適當的刺激。
像鈞一歲以前踩過兩次地雷(四個月-澱粉,九個月洋蔥);一歲後對任何食物都不再起過敏反應。


為了銜接一歲,建議六個月以後還是要漸漸增加副食品的重要性和量,直到一歲以後跟大人一樣一天三餐、副食品變主食;孩子不可能突然一歲後就轉變為一天三餐,奶只是飲料;母親要和緩的增加每個月的副食品量、減少喝奶的量。


餵副食品的注意事項

副食品的開始嘗試(請點進去看)

在度過了嘗試期後,建議讓孩子完整的一餐吃完副食品及奶(或是休息半~一小時後再喝奶)
親餵的母親就是先餵奶後再餵副食品,然後學著控制親餵時間,別讓孩子一口氣喝飽就不再吃副食品
瓶餵的母親可以用60cc的奶=30ml的食物泥來調整吃的量(這是我個人經驗,請僅供參考就好,無法成為準則)
大原則是餵到孩子不吃為止,有些孩子會不懂得控制自己吃的量,假設母親不小心把孩子餵到吐,下一餐就適當減少量即可;鈞有段時期也會不懂得控制吃的量,無論餵多少都吃,直到不小心餵吐,鈞大概10個月左右才學會"吃飽"的感覺。
並不建議兩小時餵一次奶、兩小時餵一次副食品,這樣您雖然在短期內會覺得孩子副食品跟奶都吃很多,但是少量多餐的結果會養出一位"胃容量小(淺腹)"的小孩,母親也會淪為一整天都在餵食。我喜歡孩子有"肚子飽及肚子餓"的感覺,這樣才能讓孩子有吃的慾望及快速度過厭食時期。

像鈞拉長餵食時間,七個半月吃三餐,他自己就會慢慢增加副食品的量,九個月時就已經高達500ml一餐。
不過當媽要懂得應變,一開始改成三餐時,可以在餐與餐中間給予一點小點心(果汁、水果...),來幫助孩子適應三餐的生活,不需要硬拉成三餐。

孩子遇到厭食期時,母親就要學著找出孩子愛吃的食物,並堅持一天三餐,不吃副食品(或吃超過一半)就沒奶喝,這時候的母乳媽媽寧可把奶加進副食品,也盡量誘導孩子接受副食品,而不是最後又回到一整天喝奶不吃半樣東西。


何謂副食品吃太少?


知子莫若母,身為母親必須適當的觀察孩子,不要去跟別人比吃的多還是少;有些孩子就算一餐只吃200多ML的食物泥也一樣可以晚上穩睡10~12小時,像鈞必須吃到500ML才有辦法維持身體所需(因為他活動力大)。觀察的重點只有孩子是否每餐都是吃到不想吃為止。
這裡要探討的只有"副食品和奶的比例",建議母親要隨著月齡提高副食品的比例,並減少奶的比例(親餵除外);適時拉長餵食的時間。


舉些問題案例來探討:


案例一:(五個月)

8:00 起床

8:00  90米糊(湯匙餵)+180奶

12:00 90米糊+120奶

16:00 180 奶

19:30 90米糊+180 奶

21:00以前 睡覺



如同前面所言,有些孩子喝奶就可以作息穩定到六個月,有些孩子卻很早就不敷所需,必須以副食品補充熱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而不是統計值;上面這個案例依舊是以奶為主,副食品為輔的餵法,假設撇除掉太冷太熱太吵或環境變異、生病等原因,卻依舊隨著日子越來越早起或半夜夜奶肚子餓;就需要請媽媽改成增加米糊量並漸少奶量或兩邊一樣多,也可以改成最後一餐純餵米糊、只餵一點奶。




案例二(10個月)

早上10點起床

10點 180cc的奶

下午3點半    副食品250Cc+180cc的奶

晚上9點     副食品300cc+120cc的奶

晚上10點準時上床睡覺




這是很多會偷懶的媽媽範例,早晨起床累的要命,卻還要比小孩早起床準備孩子的早餐,往往就有很多媽媽會選擇直接餵奶就好;只是試想,如果您是一位正值成長衝刺期的孩子,卻一天只吃兩餐半固體食物,自然他的成長就會比一天三餐副食品的孩子要遜色很多,這跟很多大人不願意好好吃早餐,只喝飲料是一樣的道理。



案例三(7個月)

8:00 起床

8:00 180CC奶

12:00 米糊一碗

16:00 180CC 奶

20:00米糊一碗

24:00睡前奶+睡覺




這個案例算是比兩小時餵一次奶、兩小時餵一次副食品更糟,只要稍稍檢視就可發現,一來是媽媽無法了解孩子到底吃多少(要習慣量一下),二來其實副食品和奶的飢餓速度並不一樣,一碗米糊很多孩子可以撐到五六個小時才會餓,造就後面幾餐都不太餓又要進食,這也容易讓孩子吃少又厭食。睡前只喝奶,吃副食品時間又離睡前太遠,所以這孩子能睡過夜(8小時)就已經很不容易,更不用談可以連睡10小時以上。建議副食品和睡前的距離可以保持在1~2小時之間。




身為母親要常常檢視孩子所吃進去的食量是否有無符合身體所需,細心是育兒的準則。

到底一歲前該餵幾餐副食品?該餵哪幾餐?

坊間建議是開始嘗試副食品時,第一個月餵一餐、第二個月餵兩餐、第三個月餵三餐;我認為答案在孩子的身上,鈞在第一個月(四個月時)餵兩餐,第二個月餵三餐;再改三餐之前,建議副食品的時間是餵第1.2.4餐或是2.3.4餐(不包含夜晚睡覺的餵奶)。


食物泥?粥?

很多母親害怕嬰兒以後不願意咀嚼,一開始就直接給嬰兒吃粥(沒有米粒),無視於嬰兒的發展。合適的時機做合適的事,觀察孩子的發展;孩子在4~6個月時,其實她連吞嚥都是需要學習,更遑談"咀嚼",弄成水稀的泥狀(米湯、食物泥...)才是合適,幫助孩子喜愛副食品。

不用擔心孩子會討厭咀嚼,咀嚼是種本能,如同沒有夜奶一輩子的大人,也沒有不吃固體食物的大人。幫助孩子把副食品吃的多又好,不旦可以幫助他睡好,也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及發育。

像鈞大概是在10個月時開始出現咀嚼的能力,剛好又逢11個月時連食物泥5~600ML都無法撐到下一餐就餓且開始早起,我就幫助鈞在食物泥後面開始吃粥,再從食物泥完全轉換成粥,緩和的轉換食物的形態。

飲食變化之我見(請點進去看)


半夜起來玩是因為前一天沒吃飽嗎?

不是,這跟副食品一點原因都沒有,孩子一歲前,一定會有某個時期晚上或清晨爬起來玩一個多小時再睡回去;因為這個時候他的腦神經比較活躍,這也是我會倡導讓孩子單獨睡一張床及早上第一餐時間沒到前不要去理會他、讓他自己玩的原因;慢慢孩子就會認知到:天還沒亮要睡覺、不能起來玩,往後也會淺眠不小心醒來看到天色未亮就會繼續睡(所以要注意光線問題);假設母親習慣性只要孩子一醒來就抱離開嬰兒床或陪他玩,慢慢她就會認知到"我醒來、媽媽就會陪我玩"或是把您抱她起來離開嬰兒床的時間誤認成一天的開始,慢慢整個作息就會越來越早起,甚至早上五點就變成孩子的起床時間。


育兒是雙贏

在『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有說到:「母親決定何時給我吃,以及吃甚麼,我可以決定要不要吃,以及吃多少」;一個孩子從三、四個月開始,其實就有自己的主見存在;育兒講求雙贏,母親保持愉快的心情教養、養育、尊重孩子,孩子也需要學會負責任;我知道鈞是個堅持的孩子,打從一開始養育他,我就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態度,在教養一致的狀態下,讓鈞和緩的養成每個習慣;我每個月逐漸增加副食品的量、拉長餵食時間,鈞可以決定自己要吃多少或要不要吃,只是當他不吃這餐,就必須負責任及承受後果"餓到下一餐"。


有些母親很堅持六個月後才給副食品,六個月才開始為副食品努力,也願意承受這期間的孩子狀況變異,這母親是偉大且應該給予尊重,不該給予責難。但是有些母親即使到了六個月後依舊接受孩子一、兩個小時喝一次奶,對副食品興趣缺缺;嚴重時甚至一天喝10多次奶(不分白天夜晚),等到一兩歲時才驚覺狀況不對,硬將孩子改成一天三餐與大人相同,不給夜奶,增加白天的副食品;可以想見孩子無法接受、母親也需要極大毅力及痛苦,這對母子雙方都是慘忍。

我自己小時候其實就是少量多餐且戀奶、沒固定作息的孩子;體弱多病、體重極低、睡眠不穩(淺眠)直到上國中後才稍稍改善。孩子越大,精神就越好,這也是我會要求鈞"每天都固定上床睡覺的原因";讓鈞吃好、睡好,一直都是我的育兒目標。




通常八九個月後就只要不是副食品給的太過少,早起的原因就不再是前一天吃不飽,而是其他原因(太冷太熱生病、體力消耗不夠),晚上的睡眠模式會轉換成一種習慣,尤其是"體力消耗",會嚴重影響到孩子晚上想不想睡覺及睡不睡得穩的原因;至於要怎麼維持穩定的夜晚睡眠穩定直到孩子習慣,就是母親必須發揮的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鈞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