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情緒不是懲罰孩子的工具


一旦孩子犯錯時,母親重重懲罰後,孩子往往並非是認為:我做錯甚麼事情;而是認為父母不喜歡”我”這個個體;相信即便我們長大成人後,往往對母親有種很複雜的情緒就是:不管我怎麼做,媽媽好像都不喜歡,卻很想好好做出讓他認同的事情。就是這樣的感覺。

為了避免造就未來叛逆期難以相處的孩子,我想教導鈞”體貼”和”傾聽他的意見”、告訴他”為什麼”

一歲半後可以嘗試這樣做
1.嘗試告訴孩子自己的情緒,讓孩子了解媽媽也只是一般人。

<舉例>
皮到快翻掉的鈞常常重重的坐在我身上,我生氣會告訴鈞:媽媽好痛!!
鈞鈞把媽媽的東西弄不見時,會請他一起跟我找,且表現出很焦急的情緒。

<錯誤的示範>皮鈞鈞用力坐在媽媽身上,我生氣的說:你這個笨蛋鈞!!
這樣無助於事情的解決,也無法表達媽媽的意思給小孩。

2.讚美要讚美在恰當且實際的地方-一歲兒很重視母親的讚美,對於一歲兒開始學習時可以採取讚美,等習慣後就不需要再繼續讚美了!!

<舉例>鈞一開始可以準確把東西放回原位時,我會誇獎他:鈞鈞好棒,會把東西放回去。等到習慣後我也只會說:把東西放回去!!

3.有因必有果-母親讓孩子自己承受自己導致的結果
<舉例>鈞鈞爬得很高很高,我看到後只跟鈞說:等下你摔下來會好痛喔!!
等鈞摔下來,我過去抱著鈞說:好痛好痛!!

(因為鈞一歲時還在學說話,所以以下是我替他說明)
你爬上去摔下來,所以好痛好痛(鈞點頭)
不帶任何訓斥語氣,很純粹讓孩子了解前因後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鈞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