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母親可以用同理心、很生活的方式來對待孩子,通常這孩子會很理解母親的情緒,母親笑時,孩子會跟著笑;母親生氣時,孩子會知道要停止他的動作。但是有種狀況下,這孩子會顯得"很白目",就算母親生氣大罵、甚至打下去,孩子依舊是嘻嘻笑笑,這就代表這孩子不懂得別人的情緒。
這樣的孩子會在以下幾種狀況養成:

1.隔代教養:有些老人家在帶孩子,孫子做錯事或是要說事情時,一直都很大聲且假裝做勢要打孫子,追小孩時又追不上,於是孩子以為老人家在跟他玩,搞不清楚自己哪些行為是對或錯,甚至不大聲吼孩子,這孩子就不會聽話。

2.母親常常輕聲細語跟孩子說話,就算孩子犯錯也只是輕輕的打尿布或是跟他輕聲說:不可以!

3.母親常常一天到晚吼孩子"不可以!",一歲以後的孩子都是皮到不行,母親無法認知到哪些行為是正常,哪些行為可以規範,於是一天到晚都在大吼"不可以",也不會跟孩子解釋:為什麼不可以?在『"別吵了!安靜!"-「教」孩子,不是「管」孩子』這本書有個案例是這樣說:幼稚園第一天開學,強尼跟大家介紹自己的名字叫做「John‧don’t」

母親不是神,只是個凡人,必須適時的將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生氣的時候就該生氣,哭泣的時候就要哭泣,身體不舒服時要記得叫小孩安慰自己;如果不小心造就一個白目小孩,就要好好檢討自己及教養模式,並狠狠讓孩子認清對與錯;這種時候還不如狠狠的"處罰、獎賞"孩子,讓孩子知道對的時候會被稱讚,錯的時候會被處罰。


情緒教法(一)-教會孩子不哭比較好

從鈞一歲三個月開始,只要哭,我一定立刻走遠並等到他哭停;等他哭停後,我會趕快過去摸摸鈞的頭:不哭~好棒喔!並摸摸他的頭、抱抱他!!
讓鈞了解"不哭"這句話的意思;更大的孩子可以告訴他:不要哭,你哭我不知道你想說甚麼。如果哭到吐(鈞基本上有百分之八十的機會會哭到吐),我會先稍等一下,讓他感受一下不舒服,鈞哭到吐後一定會停止哭泣,我就會走過去跟鈞用比較嚴肅的口氣說:你看!就是因為你哭才會吐,吐到全身很不舒服對不對!!!先讓鈞了解哭到吐真的很不舒服,然後拿抹布跟鈞一起收拾,最重要的是,鈞的身體一定是最後才清,先把環境清乾淨。

要教孩子要等到孩子不哭、冷靜後才來說教,跟孩子也盡量用簡單的語言跟他說明;
很多母親會說:「孩子還小,又不懂」事實上孩子真的沒有大人想的來得笨,相反的,每個孩子都是聰明到不行。在與母親應對進退與相處的日子中,他很快就學會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哪些行為媽媽會喜歡、哪些則否;一歲後的孩子更了解要怎麼做才會讓母親會妥協。

坊間有教母親要"等孩子哭到低點時在去安慰",這對一歲以下的孩子或許有效,但是一歲以上的孩子就不一定,只能說這個方法很和緩,卻無法徹底讓孩子明白"不哭的美好";為什麼我要這樣說呢?因為鈞很聰明卻也很倔強,哭到低點去安慰就等於告訴他:哭是可行的!哭到低點對於倔強的孩子是"完全行不通"。

孩子有時候也會發洩情緒,所以一般來說我會等鈞發完情緒後才走進鈞並告訴他:不哭~好棒!!
幾個月過後,每當鈞哭完時,當我說:不哭~好棒!!鈞就會自己摸自己的頭,現在鈞一歲八個月,只要我說:不哭!鈞就會自動停下哭泣,接下來等孩子不哭後再來告訴他:為什麼媽媽不准他這樣或解決他的需求。

轉移注意力也是針對一歲以下的孩子,一歲以下的孩子對語言理解能力稍弱、情緒控制也沒有一歲後的孩子好,所以是可行;但是一歲以後除非是在公共場合覺得去妨礙到別人才用,在家裡能不要用就不要用。

等孩子哭停,並告訴孩子"不哭!好棒",抱抱他、親親他,讓他了解母親喜愛他不哭,不哭是很美好的事情。該發洩情緒時,就好好讓孩子發洩到完。


PS:這裡指的都是白天,並不包含夜晚睡覺。

情緒教法(二)-尊重孩子的情緒

與鈞相處的日子中,我發現其實鈞是很有個性的人,每次做錯事時,鈞都會主動跟我比:對不起!但是鈞如果覺得他沒有做錯事,他是寧死也不跟我比:對不起!漸漸我也學會尊重他,不會強迫他要跟我道歉。"不強迫他跟我道歉"是指該道歉時,我一定會請他跟我道歉,但是鈞不道歉時,我會仔細想想他為什麼不跟我道歉。
很遺憾是鈞還不會說話,我想等鈞更大後,我會請他說給我聽,我再好好分析給鈞聽他哪裡是對~哪裡是錯。

我盡量會落實生活上孩子要有禮貌,必須學會:請!謝謝!對不起~



情緒教法(三)-當孩子的貼心者

知子莫若母,孩子有很多很多行為看似搗蛋,其實孩子是貼心的想替您做一些事情,身為母親不該看到表面的事情就立刻大聲責罵孩子。在日劇:"愛與寬恕"中演身為加害者的孩子因為受到驚嚇,回到家時希望母親擁抱他,但是母親卻看到一身濕的孩子就大罵孩子頑皮把身體弄濕,自此,這孩子就對母親關上他的心門。我勉勵我自己要多多觀察鈞。

事實上鈞很多行為真的都只是貼心著媽媽
要一次要出門了,鈞把衣櫥的衣服拿好多件出來,然後一直要我拿,雖然我感到很想笑,因為那些都不是我要穿的衣服,但是我也只是笑笑的跟鈞說:謝謝你!!媽媽好開心。又有一次快到睡覺時間,鈞想把屏風擺好,但是依鈞的力氣是不可能辦到,所以我聽到"碰~~~"一聲,跑過去看到屏風倒下來,也許有些人會以為孩子搗蛋吧!(因為我平時不許鈞玩屏風),但是我知道這個時刻是鈞想睡覺,所以想擺好屏風,所以也只是笑笑幫他擺好。


情緒教法(四)-賞罰分明

在孩子要犯錯時,我會先預告;比方說:如果你走出大門,你就要罰站(處罰)
預告會用在很多地方,讓孩子覺得母親言出必行或"這是真的",比方說:你在往上爬就會摔下來喔!假設孩子真的往上爬也摔下來,下次您再說,孩子就會聽從。因為他"承受到自己的後果"。
不過原則上要徹底了解哪些行為是孩子該有的,不然就會淪為一天到晚在大吼孩子或處罰小孩。

比方說:一歲孩子玩馬桶水是正常的,所以最多是做防範就好,不需要處罰。一歲孩子拿馬桶刷玩也是正常的,請他放回原位就好(要教孩子物歸原位的習慣)。小孩喝洗澡水也是正常,所以洗澡用清水就好。諸如此類................

情緒的教法(五)-父母的語調

父母可以學習對待孩子說法的方式和語術,盡量有"快樂的語調、嚴厲的聲音、生氣的大聲"等等,讓孩子了解"母親的悲傷、快樂、生氣",不需要掩飾雙親情緒,也不需要裝權威,不隨時隨地用嚴肅或大吼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我希望能夠跟孩子是相輔相成,他陪伴我,讓我知道怎麼當母親和他的朋友,他也從我這裡學習到成長的方式。
用簡單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是不二法門。用生活化的方式來跟孩子相處。




要教會孩子收放情緒,才能夠教出一個不會隨時隨地都在要"肯德基"哭鬧不止的小孩或是教出一個白目小孩,事實上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本來就是期待並教孩子"要用溝通不要用哭鬧",孩子哭鬧是正常,但是要教孩子"不要一直哭鬧"及"不哭"的美好;越害怕孩子哭、越想制止孩子哭的父母就越會教出一個"常常哭鬧"的孩子,唯有勇敢面對孩子的哭鬧,了解哭鬧背後的意義(單純生理需要、還是鬧脾氣)、解決哭鬧的原因,這樣才會交出一個很少哭鬧不止的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鈞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