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是個活潑、調皮、古靈精怪的孩子
帶他總是要花更多心思,我常跟朋友開玩笑,如果我有再生第二個孩子,一定比鈞還要好帶
雖然我曾經幻想過小孩應該是安安靜靜,"整天"只會坐在定位上看故事書、媽媽說的任何話都會聽、說話輕聲細語,看到陌生人會害羞的安靜小孩,不過看樣子真的是我想太多了!事實上,鈞是個活力四射的小孩,任何陌生人都會跟他打招呼、聊天,完全不怕生,能博得眾多老人家喜愛的活潑小孩。
故意行為
鈞前陣子出現故意對他人惡作劇、讓他人感到困擾的行為
像有一次,全家人準備通過海關,爸爸正在海關門口將護照給海關人員查看,鈞和我兩人排在後面(隔一段距離),突然鈞一個箭步,把爸爸腰上的腰包解開來、讓腰包掉在地上,恰巧我們全家都是大包小包行李,腰包掉了要放下很多行李才能撿起腰包,讓鈞爸非常惱怒,在機場大廳大罵鈞。
也曾經,鈞突然將客服小姐桌上的訂單弄到滿天飛;也曾經鈞突然伸出打向水中,讓水花濺得所有人身上都是。
所有大人將這樣的行為稱為『惡作劇』
孩子多數的行為,都能用引導、講道理、好好說,唯有故意行為是不能被輕視或默視、也不值得鼓勵。
當孩子發生這種行為時,都要審視其背後原因,對鈞而言,對這世間萬物都是好奇、好玩(畢竟他才來到這個人世間五年多),甚麼事情他都想試試,想看看大人的反應,加上有的時候,大人忙碌沒辦法陪他時,他無聊,想引起大人的注意。
母親的掙扎
有的時候,我總是感到有一種椎心之痛,事業、家庭我必須要兩者兼顧,沒辦法放棄任何一方,身為媽媽,一定要照顧和給孩子愛,身為創業者,沒有工作等於讓全家喝西北風,卻又不能為了事業,疏忽了孩子,最後讓孩子感受不到愛而背棄母親。
英國鐵娘子柴契爾夫人,是位偉大的政治家,將一生的理想和努力奉獻給國家,然而他的子女卻鮮少感受到母親的陪伴和愛,她的孩子們無法理解和原諒母親,柴契爾夫人即便到了晚年,他的雙胞胎往往連續數月都不去探望母親一次,他為了他的事業付出過高的代價,那個代價就是家庭。
很多職場女性會遇到的玻璃天花板導因來自於家庭,往往母親會為了家庭放棄職場。然而我不能,因為肩負很多家庭的生計,包含我的家庭,對這事業,我有著想把他做到完美,讓更多人受益的理想,想要家庭事業都兼顧好。
想要事業家庭達成平衡是不可能的!天平一定是向其中一方傾斜,這就是我心痛的地方。
這幾天我做了個改變,鈞放學後,約五六點,就將鈞帶回家吃飯洗澡,陪他溫習功課,讀童書,而不是讓他待在公司吃飯寫功課,他會一直分心。我改成用電話遙控公司ORZ。。。
不過辦公室的小姐們應該會很開心吧!少了個搗蛋鬼煩他們做事情。
小人對規矩的反應
如果仔細觀察,小人是個很有趣的生物(請原諒我這樣形容我兒子),給一個規矩後,首先會想不斷挑戰父母的底線,找漏洞鑽,接著父母堅持自己的底線,不斷糾正孩子,最後孩子會習慣這規矩,養成自己的習慣,不過偶爾還是會再犯。
很多父母會在堅持自己底線時就會因為孩子哭鬧、情況限制而妥協,而且自動將自己的底線無限放寬,又因為孩子的學習力非常好,他會不斷從情況模擬學習到父母的底線在哪裡。
比方說:
不要亂丟玩具丟到人,否則就把你的玩具全部沒收
小孩繼續丟人,而且丟到阿罵
媽媽很兇的跟小孩說:不可以丟玩具,阿罵被你丟到很痛,再丟就把你的玩具沒收(其實你再給孩子一次機會了)
小孩還是繼續丟人,這下更慘,丟到剛出生的弟弟
媽媽好不容易才把弟弟弄睡著,結果弟弟被玩具砸到哇哇大哭
媽媽開始抓狂罵小孩,打小孩,甚至口出情緒性語言:為什麼你這麼不乖!跟你說這麼多次都不聽,壞小孩一個!
一直罵一直打卻忘記剛有說到要沒收孩子的玩具,或是沒收,兩三天後就還給他。
小孩從以上情況就學習到
1.丟誰都可以,就是不能丟到弟弟,而且媽媽比較疼弟弟
2.當媽媽講一件事時,我第一次可以不須遵守,媽媽第二次才會生氣
3.媽媽不會真的沒收玩具,沒收也是幾天就會還我
說個題外話,好像每次鈞惡作劇的對象都是爸爸,應該也是這個原因吧!
回到故意行為的處理
不好意思,文章跟我本人一樣,常常話題會拉的很遠,又兜一圈回來。。。。
鈞做出惡作劇行為時,他很清楚做出這個行為的意義為何,也很清楚會發生甚麼事情,所以我覺得當發生這樣的行為時,
1.要立即跟他制止說:你這樣做,爸爸還要放下一大堆東西才能撿腰包,爸爸很生氣,如果別人把你的帽子扯下來丟垃圾桶,你會生氣嗎?
我自己在說話時,尤其是對孩子,會小心不要說出情緒性的語言,比方說:你這個壞小孩、你這個混帳,怎麼跟你說都說不聽。而是針對事情重點說,對事情才有助益,我會把鈞引導到想他自身:如果有人也對你這樣做,你的感覺如何?
這就是同理心的教法
2.處罰他-剝奪所愛
鈞是我的孩子,他腦袋瓜在想什麼、喜歡甚麼、討厭甚麼,我大致都能理解。
就像我小的時候常問媽媽:為什麼你都知道我在想甚麼?(笑)
鈞討厭睡前歌沒唱就直接睡覺,討厭玩具被沒收、討厭睡覺房門被關起來、討厭罰站等等....
比起我情緒失控打小孩,用剝奪所愛這招在我家一直很好用
當他再次做出故意行為時,除了講道理,接下來就是剝奪所愛,告訴他:因為你這樣做,所以被這樣處罰。
3.年紀小的孩子是引導他,年紀大的孩子要教他先想想後果再行動,不要衝動行事
鈞快六歲(聽說六歲又是個難帶的年紀...),跟年紀小時教法不一樣,我會順便告訴他,他如果衝動好玩而做這件事情時,有可能發生甚麼後果,讓他下次要做時學會多想想,不要手比腦袋快(怒)
比方說:你用力拍水把所有人弄得全身濕濕,現在天氣冷,你會發燒感冒,全身很不舒服
如果隔天鈞剛好咳嗽,我就會再次複誦給他聽:因為你昨天用力拍水把所有人弄得全身濕,所以你現在咳嗽感冒不舒服了!
你先做XX,就可以XX
在故意行為上,除了導正孩子,檢討媽媽本身(其實我也是個非常需要檢討的對像)
帶回家後,我會清楚告訴鈞:你先複習功課、才能去吃飯
你先吃飯、才可以去洗澡
你先洗澡、媽媽才會念書給你聽
給孩子一個明確的做事順序,可以幫助我自己帶孩子更有頭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