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鈞從小並非是個很好餵養的孩子,一歲前發現他對”牛奶”及”牛奶製品”過敏,水解也一樣,家裡人多也常被傳染,氣管過敏常常吃不下,情形直到一歲後才改善,抵抗力也是一歲後才改善。
身為媳婦,要養育一個”長子的長子”非常不容易;雖然公婆對我很好,有次吵架吵到我離家出走在外徘環時(想回娘家可是又捨不得孩子),還是公婆打電話要載我回家,替我責備鈞爸。
只是養育鈞方面卻常常備受壓力,瘦的時候被念:”別人小孩都一天吃七八頓,怎麼鈞只吃三餐”;胖的時候又被念:”怎麼餵那麼多,胃口被我撐大”。小的時候被念:怎麼都在餵餿水(食物泥)?我沒看見小孩時,鈞的嘴裡又多了塊餅乾。
這一路走來,累積許許多多的心得,順利的把鈞養的壯壯(不是虛肥),雖然我們都可以很輕鬆的安慰別人:健康就好,瘦一點沒關係!!放在自己孩子身上時,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鈞也曾經厭奶又厭食,一歲多時甚至有段時期連水都厭,好像一整天都不用吃飯,我是怎麼度過的呢?以下是一個簡單的分享:
鈞仔七個月又20天吃三餐;
一歲時斷奶:體重11.2公斤(90%),身高77公分(75%);
一歲半:體重12.7公斤;身高86公分
兩歲時:體重15公斤;身高90公分
算是很壯的小朋友
嬰兒時期(餵奶)
瓶餵很容易撐大孩子的胃,尤其是睡前奶都會多餵30cc
母奶親餵的孩子比較容易喝的剛剛好飽,孩子也會視下一餐的時間來斟酌該喝多少
厭奶時(約3~4個月開始),為了讓孩子能白天好好進食,夜晚才有安穩的睡眠;避免養成邊睡邊喝的習慣,我會四小時喝一次,餵奶後打嗝確認喝不下後,可以隔半小時再試著換地方安靜的餵;把一個小時內所餵的奶都當成同一餐,還是保持餵奶的間距。
<舉例>假設這餐是10點餵奶,我會在10:30換個地方安靜的再餵餵看,於11:00停止不餵然後跟孩子玩-小睡直到下午兩點再度輕輕叫醒孩子喝奶。
母親擔心孩子過敏會無限拖延孩子進食副食品的月齡,這段時期孩子會越來越愛哭、越來越不愛睡覺,甚至開始夜奶,哭鬧;這點是自己必須有心理準備。過敏並不代表越晚餵副食品就可以避免,而是避免高過敏食材,慎選副食品就好,一歲後可以試著去醫院檢測過敏原(鈞是兩歲才驗)。鈞是連澱粉都過敏,吃米精吃了七個月才開始接觸更多的食物。
很多以”奶為主食”、拼命夜奶的嬰兒往往也會長得很胖,他所攝取的熱量脂肪只要超出身體所需就會胖起來,只是這樣的”胖”狀況只會延續到一歲,母親身體也會逐漸不堪負荷。
真正開始要擴充孩子的”胃”是從副食品開始
副食品吃越好的孩子相對作息穩定就越高,慢慢養成習慣後,不管吃多少都一樣睡過夜(七、八個月後),
1.給孩子順利進食的副食品-在孩子吞嚥能力還不是很好時,建議餵食物泥,接著觀察孩子何時有咀嚼動作,開始在餐後給予”煮到沒有顆粒的粥”
食物泥還有個很好的功能就是適當擴充孩子的胃,很好吞嚥時就能確實的吃到飽;比不好咀嚼的粥每次吃一點就很累而放棄吃,卻又很快就餓,少量多餐的循環下就會造成胃口很小。
然而在適當的時機還是必須改成餵粥,當孩子已經開始能自由咀嚼粥時;比起用調理機把白飯打成泥,煮粥中米的糊化程度比食物泥更好,澱粉會占一餐1/2,小孩就會快速增肥;這個前提是孩子”已經用食物泥把胃口增大”、”輕鬆吃下一餐粥”;畢竟當孩子已經活動量增大,卻依舊餵含水量大的泥時,孩子是胖不起來。
2.轉換進度建議:
稀食物泥(沒顆粒)→濃稠食物泥(不打這麼細)→
先餵濃稠食物泥後餵很稀很稀的粥(粥要煮成幾乎沒顆粒且蔬菜肉也不加水打成泥)→
先餵食物泥後餵比較濃稠的粥→
純餵粥(粥要煮成幾乎沒顆粒且蔬菜肉也不加水打成泥)->
轉換成有顆粒但是孩子好嚼的粥(粥煮成沒顆粒,菜肉弄成小顆粒且軟)→
長出臼齒後漸漸把粥越煮越有顆粒→餵軟飯或燉飯
<舉例>
鈞是10個月食物泥後面吃粥、一歲純吃沒顆粒的粥、一歲三個月吃有顆粒的粥、一歲七個月開始吃軟飯。絕大多數的孩子在兩歲後都能咀嚼自如啃蘋果,這是種本能。
3.少量多餐會造成整天都沒有胃口,唯有飢餓才能有胃口吃飯,假設孩子副食品開始吃不好時就可以開始拉長餵食時間及減少餐數
<舉例>
鈞六個月時是餵四餐(間隔4~4.5小時),七個月又20天時改成三餐(間隔5~6小時)
4.以澱粉和動物性蛋白質為主食-
將副食品中澱粉和動物性蛋白質比例抓在3/4,這3/4中澱粉占1/2以上;動物性蛋白質,一天攝取150g為上限(一歲以內)
蔬菜水果只占1/4,畢竟寶寶餐餐都有攝取,不需擔心缺乏。
這裡要注意的是,植物性蛋白質不能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寶寶好吸收的是動物性蛋白質,他需要鐵、鋅、脂肪、優質氨基酸;必非說植物性蛋白質不重要;只是澱粉和動物性蛋白質(醣類)能提供孩童百分之五十的熱量。
不要把大人的營養學冠在孩子身上,畢竟孩童生長所需營養、熱量需求都比大人來得多。傳統觀念是不要吃太多動物性蛋白質及膽固醇;事實上膽固醇是幫助腦部生長的大功臣,寶寶是可以適當攝取且順利排掉,還可以預防便秘,適當加在食物中是有利於孩子成長,尤其是一歲前的孩子。
含膽固醇的食物有:蛋黃、豬油等。
肉類來說,在台灣適合給寶寶吃豬肉,豬肉好消化且油脂脂肪都比其他肉類高,又是低過敏性食物(像油魚(圓鱈)就是油脂高卻是高過敏性食物)
牛肉不好消化、雞肉含的油脂少,魚類海鮮就必須很慎選,初期只建議鮭魚或鱈魚,其他都不建議。
*國外豬都不閹割,所以國外都不建議吃豬肉會有腥味,但是住在台灣就是完全相反喔!!建議天天吃都可以。注意的是豬肉有提味效果,某些蔬菜加進去反而會有恐怖的味道。
當然大原則是甚麼肉或食材都必須均勻、適當攝取,才能攝取各類養份。
5.吃副食品往往孩子吃不下去是因為泥或粥過於濃稠或是有點乾,可以試著在泥或粥中多加點水或是餵一些泥(粥)就餵一口水,您會發現孩子吃更多。
6.嬰兒餓過頭反而會不吃,假設發現嬰兒已經過餓,可以提前給點奶。餵食的速度也要快、狠、準,小孩沒有耐心的!!
7.某些孩子一旦對副食品有不好的印象後,往後也會排斥副食品,建議母親開始停止製做副食品,改成孩子愛吃的食物:水果米精、蒸蛋、買市售副食品等等….先硬塞進第一口,告訴孩子:很好吃喔!!!!接著慢慢改變孩子的印象。
相同的,避免在餐桌上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也會越來越懼怕吃飯時間。
請繼續
看下篇"鈞鈞流"增加孩子胃口食量與養胖的訣竅(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