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習獨玩並不是讓媽媽偷懶,而是學習專注力和獨處的重要性,並且四處探索家裡,學習細小動作和肢體的發展,像鈞從探險房間獨玩中,學到很多東西


舉例來說
鈞學會開關抽屜,幾次讓抽屜夾到手後,就學會要怎麼開關抽屜才不會夾到手。六個月後的孩子往往清醒時間已經拉長,需要更大量的活動量,如果還24小時黏在媽媽身上,讓媽媽無法喘息,就會致使媽媽無法放心力在另一伴和家庭,造成媽媽對育兒這件事無法喘息,也容易對育兒提早放棄,早早就出去上班把孩子丟到幼稚園。
0-6個月前(尚未學會爬行)的寶寶並不適合學習獨玩,他無法移動身體探索,睡眠時間也很多,建議你將家事放在小睡時,寶寶清醒時,趁喝完奶且心情很好時,用音樂鈴、健力架讓他玩個5~10分鐘後再開始陪他玩遊戲、看布書、做腳踏車運動等。

 

學習獨玩步驟一:

寶寶約五六個月開始,會開始學習挪動身體(肚子貼地),妳可以試著在他附近擺放玩具(請把玩具放在孩子看的到且摸得到的地方),你坐在離他有一點距離,不耐煩就立刻結束獨玩遊戲,慢慢讓他學習到探索的樂趣。

鈞媽的經驗談:
喝完奶一定要先直立休息30分,不然你會發現用肚子爬行的寶寶沒多久就會吐一攤奶在地上等著你收拾。

學習獨玩步驟二:

 
將地板擦乾淨或鋪巧拼地墊,在地板上放他會有興趣的物品,讓他自己找有趣的物品玩,媽媽則可以看看書、電腦,跟他同處於一個空間。不需要阻止他玩任何的物品(危險的例外),在探索時,肢體和細小動作的學習會特別快速。

鈞媽的遊戲分享:
將寶特瓶中裝彈珠,鈞鈞一推就會發出聲音且滾走,接著鈞繼續追著寶特瓶。

學習獨玩步驟三:

等寶寶可以不理會你獨自在房間玩遊戲時,你告訴寶寶:「媽媽先離開五分鐘,馬上就回來」,出去上個廁所就立刻回來,接著慢慢拉長一點點時間,讓他慢慢習慣母親進出房門的感覺。
有時候在練習獨玩時,孩子會一直爬過來抱住媽媽,媽媽可以假裝沒看到他,孩子覺得無趣就會在離開自己去探險,基本上只要眼神沒對上,孩子並不會有媽媽不要他的感覺。


讓寶寶獨玩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注意居家的環境安全,否則當您沒注意時,孩子玩到危險的東西,會造成孩子終身的遺憾
2.不要因為孩子會獨玩,您就整天都不跟孩子玩,忙於您自己的事情;要懂得拿捏陪伴孩子的分寸,一天中一定要有短暫時間是陪著孩子玩。
3.如果孩子已經會獨玩,卻突然某天黏著媽媽且哭鬧頻繁,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長牙或生病;媽媽要對孩子的事情敏感一點。
4.不要因為孩子會獨玩,媽媽就長時間處在看不到孩子的地方,要隨時隨地注意一下孩子正在做甚麼,避免發生意外。

遊戲床時間?

遊戲床的定義:這裡的"遊戲床時間"是指:單獨給孩子在遊戲床內玩放在床內的玩具,母親離開房間且沒有在嬰兒的視線內;並非指嬰兒在床內站起來,母親和孩子互相有互動。
寶寶清醒時,多讓他在一個比較大的探索空間或較大的遊戲圍欄空間,勝過單獨放在封閉的遊戲床中,無益於他的發展和培養專注力,也容易造成孩子封閉的感覺或懲罰感。
鈞媽家附近有間飲料店,做母親的只要一忙就將孩子丟入很高的遊戲床內,我就會看到一個哭鬧尖叫不休的孩子,對他而言,遊戲床成為關他的地方。
例外狀況
以下幾個狀況反而可以多利用遊戲床時間
1.小睡時間沒沒結束,寶寶卻先醒來,讓他自己在遊戲床(嬰兒床)內自己玩到小睡時間結束。
2.等一歲三個月後改一次小睡時,假如調整成睡第一段小睡,第二次小睡時間可以改成遊戲床時間,無論是孩子不睡自己玩或是不小心睡著都沒有關係。


我很喜歡崔西(超級嬰兒通的作者)在The baby whisperer solves all your problems的一句話:「寶寶安全感的來源來自於你對她的了解」。多數的母親誤以為「一直抱著」、「長時間陪玩」、「不給孩子哭」就是給孩子安全感,事實上應該反過來了解孩子的個性、了解孩子哭的意義,引導孩子往良好的方向發展

成為孩子的知音者,這才是給孩子安全感,過於陪伴孩子或過於疏離孩子同樣都會給孩子不安全的感覺。
過於陪伴孩子,讓孩子黏在身邊,於是只要有一分鐘的離開他,孩子就會解讀為「你不要他了」而且對於孩子肢體發展成長都有不利的影響,過於疏離孩子,就會造成孩子情感的冷漠。育兒是要懂得拿捏分寸,因為母親的態度遠遠勝於孩子的態度
不要忘記,塑造孩子的個性與未來的行為,母親對待孩子的態度會占很大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鈞鈞流"12-24個月教養概略方向-行為認知篇(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鈞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